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葛优考话剧落榜,父亲求陈强,陈强:帮的了葛优,却帮不了陈佩斯

更新时间:2025-07-06 23:40  浏览量:1

葛优,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影坛标志性人物的男人,年轻时也曾在命运的泥沼里艰难跋涉。

他的长相带着一种烟火气的平凡,没有传统演员那种剑眉星目的英气,加上性格里的内向腼腆,在那个崇尚浓眉大眼、讲究扮相正气的演艺环境里,像一株长错了地方的植物,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更让他感到压抑的是,作为反派专业户葛存壮的儿子,他始终活在父亲的影子里。

别人提起他,总要先报出葛存壮儿子的前缀,这让他急于打破这个印象,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却又像站在迷宫入口,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迈步。

1976 年,命运把葛优推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舞台,他插队到了养猪场。

但他没把这段时光当成荒废的岁月,反而在猪圈旁上演了一场独特的行为艺术。他常常一蹲就是大半天,盯着猪的一举一动琢磨:看它们抢食时的憨态,观察它们打盹时的慵懒,甚至研究它们互相拱闹时的神态。

这些在旁人看来枯燥乏味的观察,后来都成了他表演库里的珍贵素材,像埋下的种子,等着日后在角色塑造里生根发芽。

彼时的葛存壮,看着儿子蹲在猪圈边的背影,心里满是焦虑。

他自己演了一辈子反派,深知演艺圈对形象的苛刻。那些深入人心的反派角色让他在影坛有了立足之地,却也让他明白,长相能给演员的戏路划下多深的界限。

他望着儿子,忍不住叹气:我演过 108 个坏蛋,可儿子要演好人,比我难十倍。他太想帮儿子打破形象的枷锁,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只能把担忧藏在心里,化作沉默的注视。

转折出现在 1979 年。葛优报考实验话剧院,本以为凭着多年的积累能顺利通关,却在复试时出了意外。

当时的命题是悼念总理,他一投入进去就收不住情绪,想起那些悲痛的场景便痛哭流涕,哭得忘了表演的节奏,也顾不上考官的要求。后来传来的评价是:葛优表演真挚,但缺乏职业演员的控制力。 就这么着,他被挡在了剧院门外。

葛存壮得知消息后坐不住了。他不想儿子的梦想就此搁浅,思来想去,决定找陈强帮忙牵线全总文工团。

说到陈强,那可是位充满戏剧张力的艺术家 —— 他塑造的黄世仁、南霸天等反派角色太过经典,以至于 1947 年在河北演出《白毛女》时,台下的士兵差点因为入戏太深对他开枪。往后的岁月里,他走在街上常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挨骂,舞台上下的巨大反差,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困扰。

说来也巧,就在陈强帮葛优铺路的时候,他儿子陈佩斯在八一厂的发展却遇上了坎。

1980 年,陈佩斯被八一厂停职,而葛优则在这一年首次参演《盛夏和她的未婚夫》,算是在影坛露了头。

两代人命运的齿轮就这么错开了方向:陈佩斯本是块演戏的好料子,却频频碰壁;葛优则在父亲的奔走下,慢慢摸到了演艺圈的门径,这其中的因果纠缠,实在难以说清。

其实陈强对儿子的培养也没少费心思,他曾把陈佩斯关在家里,一句句教台词,带着他吊嗓子、走台步。可当陈佩斯想考文工团时,却卡在了政审上。

陈强四处托关系,想为儿子争个演出机会,可在那个讲规矩的年代,就算他是圈内名人,也很难打通关节,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一次次失望。

再看葛优,他凭借全总文工团考试时表演的《喂猪》小品,总算敲开了大门。

不过当时团里对要不要录取他有过争论:有人觉得他形象不符合标准,也有人看重他身上的表演灵气。好在葛优的父母连夜奔波,忙着办档案转移的事,才让他最终留在了文工团,真正踏上了演艺路。

如今再回头看,葛优和陈佩斯这两位在不同轨迹上行走的演员,都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葛优成了国民度极高的演员,奖杯拿了个遍,却坚持不帮女儿规划演艺路,希望她按自己的心意活;陈佩斯经历了春晚风波、版权官司后,一头扎进话剧改革里,用一部部作品重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段往事不能简单用走后门来概括。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文艺工作者为子女奔走,更多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和传承的期盼,背后藏着太多无奈。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人才选拔的一个侧影,旧体制的影子还在,新思潮的萌芽已现,各种因素搅在一起,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而葛优和陈佩斯后来的选择,更像是一种传承中的觉醒。

他们不再依赖父辈的光环和人脉,而是凭着对艺术的较真和自身的硬功夫,去追寻真正的艺术精神。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