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跳芭蕾舞
更新时间:2025-07-18 22:14 浏览量:1
2025年7月17日周四,
《上海老年报》往事版,
刊发我的散文《当年我跳芭蕾舞》。
我1971年底分配电器厂模具车间当热处理工。那是令人窒息的年代。天天政治学习,狠抓J级斗争。一女工不小心坐在印有领导人像的报纸上,无止休的批斗,让她崩溃。
我参加工人文化宫舞蹈练功排练演出和工人游泳队训练比赛,可以享受市总工会公假单的“全脱产”,逃避恶劣的生存环境。
那个年代的漂亮女孩招蜂引蝶容易惹是非,有文艺特长的还有点清高自傲,不讨学校领导欢喜,毕业按条件划归工矿档分配时,都被扔到较差的单位。可怜的女同学们,空有花园洋房演员父母富裕家庭的光环,每天挣扎在社会底层很不甘心,渴望在舞台上找回自信和自尊,所以珍惜机会咬牙拼搏在排练场上。
我26岁找出路去学习写文章,28岁停止舞蹈基训,33岁某一天洗干净舞鞋练功服腰带,连同五彩阳光封存。
同时封存自己的青春年华。
走过舞蹈青春,同学大多改行。
我去挤文学独木桥。成黎敏创业文化传媒公司。汤莉萍从部队文工团回沪当法官。徐东丁从南京前线话剧团转业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导演。雨桦考上主持人兼策划。李汉疑毕业上海音乐学院,已是成名作曲家。刘泽平身影天天在购物广告出现20多年。阿廖当市一女中老师。徐兰舍弃长乐路独幢花园洋房去美丽国。倪维萍居住南京西路高级公寓不见踪影。建成是同学中第一个大学生,可惜49岁摔死在南京西路家边上。马小琴、蒋孝和、郝敏蓉、范丽萍、金怡等国内国外候鸟式住,仍然活跃老年文艺舞台。85岁徐海伦老师随高干丈夫移居北京40年。83岁王尔燕老师身体健康,发挥余热教学舞蹈。
退休后,同学喜欢团聚回忆。青春真好,有点幼稚,有点任性。只是惊讶,同学没有成为伴侣。俊男倩女整天混一起,兄弟姐妹相称,没有擦出爱情火花,真是令人不可思议。难怪有人长叹:“心动没有行动,肥水都流外人田了。”欢笑透出遗憾。
2025年7月18日周五14时09分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