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71岁陈佩斯再次惊艳众人!这一次,他让整个演艺圈都“沉默”了

更新时间:2025-07-20 02:29  浏览量:1

编辑:K

“队长,别开枪!是我!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儿。”

镜头里,陈佩斯明明穿着正装,却处处透着傻气的样子,让观众捧腹大笑。

这是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的一个片段。

却至今都是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经典。

在那个物质匮乏、缺少笑声的年代。

这个长得不帅,却为戏而生的喜剧演员,让中国观众明白了:

每个好的喜剧,内核都是悲剧。

距离陈佩斯的时代,已经过去41年。

如今已经71岁的他,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他带着精心打磨了9年的电影《戏台》,重新接受观众的考验。

这次是“王”的回归?还是被流量时代淘汰?

一直被说“退圈”的人,其实从未离开过舞台。

很多人知道《戏台》这部电影,是从陈佩斯致歉开始的。

原本定在7月17日上映的作品,却一拖再拖到了7月25日。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与其说观众是冲着陈佩斯要去看,不如说这部作品本身就有看头。

这部电影是陈佩斯与著名编剧毓钺,合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来。

讲的是民国时期江湖戏班,在战乱和强权中,夹缝中求生的故事。

看似荒诞,实则是带着讽刺的喜剧电影。

陈佩斯的原则,是不看流量,只注重演技。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一个小生,全都是有扎实演技的戏骨。

但真正打动观众的,不是剧情,而是陈佩斯的那股“烈劲儿”。

为了还原旧时期的人物形象,他带着团队走遍大小剧场。

3000多场话剧,整整九年打磨。

这批原班人马,早已将戏中人融入骨髓。

这还不够。

陈佩斯抛弃高科技设备,坚持用胶片机拍摄。

不用特效、不用替身,不走捷径。

试问,在当下这个商业片盛行的时代,谁会为了观众这样“磨洋工”?

又有谁会为了打造角色,整整付出9年时光?

只有陈佩斯!

他把“艺德”两个字,坚守了41年。

而老爷子剧中那句“祖师爷,为了活命啊”。

一句为活命,一声叹息。

道尽了陈佩斯这些年来,受的委屈……

中间陈布达,后右陈佩斯

他和哥哥陈布达的名字连起来。

布达佩斯,是他们的父亲中国表演艺术家陈强先生,曾出国演出的地方。

陈佩斯从小就喜欢模仿父亲的角色,梦想成为一名演员。

可命运总是给他一拳,在赏他一个甜枣。

陈佩斯与父亲

他先后报考了文工团、话剧团,却屡次落选。

直到1973年,18岁的陈佩斯,终于被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取。

他也终于有机会跟父亲合作,让陈氏父子的电影,走进千家万户。

但真正让他一夜爆红的,是差点被撤掉的春晚小品。

“胡闹!端着个空碗吃面条?是比划着吃空气吗?”

没人看好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但两人堵上职业生涯也要上!

十二分钟的表演,却让全国观众记了40多年。

1984年的这部开山之作《吃面条》,也让陈佩斯成为“小品第一人”。

之后的十几年里,陈佩斯成了春晚的“活招牌”。

《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

陈佩斯创造了电视小品的神话,却突然消失在了大众视野。

演惯了审时度势的市井小人,性格却比谁都刚!

1999年,因“版权问题”,陈佩斯被“雪藏”。

没有作品,没有舞台,陈佩斯毫不留恋的离开闹市回到乡野。

脱去戏服,穿上素衣,一把锄头,一条狗。

陈佩斯活的通透又憋屈。

观众念他盼他,就像他对舞台的念想一样,总也断不了。

其实他可以转行,直播也好,上综艺也罢,凭借他的名气赚钱轻而易举。

可陈佩斯就非得“死磕”舞台。

无论是小品还是话剧,能与观众拉近距离的,就是陈佩斯想做的。

2000年,陈佩斯的话剧公司悄然开花。

一部《托儿》横空出世,95%的上座率,120场巡演,4000万票房。

陈佩斯在哪,观众就在哪。

此后的《阿斗》、《惊梦》、《戏台》相继爆火。

就像他说的,“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最难能可贵的是,陈佩斯是真把老艺术当命根子。

为了喜剧的延续,他甚至自掏腰包创办“戏剧谷”,培育喜剧新苗。

编剧、授课、排练,陈佩斯都亲力亲为。

正是有了他的奉献,才有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剧目。

如今电影版的《戏台》一出。

那久违的没有流量明星,不讲宣传手段。

纯粹的用镜头说话,用实力渲染情绪,原汁原味的作品,反而更能动人心。

就连现在的年轻人,都对这位老艺术家的“魅力”所折服。

所以预售一出,票房就破了2000万!

陈佩斯从未变,变的是我们。

从未变

为艺术奉献半生,却从未获得过大奖。

这也与他与世无争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台下的陈佩斯,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

他与妻子王燕玲结婚42年,可以说是患难与共。

高光时的劝告,低谷时的陪伴,让陈佩斯将妻子视为自己的镜子。

他曾说过,太太是他最重要的观众,她的意见尤为重要。

儿子陈大愚也将父亲视为榜样。

留学回国后,就一直跟着父亲从事话剧表演。

但亲情不是踏脚石。

陈佩斯对儿子的要求,反而比对学生的要求更严苛。

他觉得对儿子松懈一分,就会让观众失望一分

只有实打实的功底,才能对得起台下的衣食父母。

陈佩斯一生为戏而活,却从不争抢。

安安静静演戏,踏踏实实做人。

这种无声的力量,反而是最厚重的回响。

结语

我们习惯了如今的“快餐”时代,那些“戏比天大”的演员也曾被人遗留在过去。

但只要还有观众愿意看他们一眼,他们仍能回馈给我们最大的真诚。

你喜欢陈佩斯的那部作品呢?

北京日报:陈佩斯开辟“戏剧谷”育喜剧新苗

黑龙江日报:71岁陈佩斯致歉!

界面新闻:电影《戏台》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破2000万

百度百科:陈佩斯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