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俗能生巧:音乐剧《大状王》何以“粤”来“粤”火?

更新时间:2025-09-04 15:18  浏览量:1

尽管在北京的演出已结束月余,然而粤语音乐剧《大状王》的影响力还在持续扩散。网络上原声碟的播放量不断上升,有人晒出现场演出和谢幕的片段,各种《大状王》的主创采访、排练记录等视频备受关注。不仅如此,许多网友还发布了对作品剧情、主题、音乐进行深度解析的视频;作品混剪、漫画等二创视频也开始出现;还有人制作歌曲伴奏、注音字幕以及翻唱视频。这说明《大状王》不但激起了广大观众的高度兴趣,更有了一定的传唱度。一些内地观众不仅从上海追到北京,连刷几场,更有甚者,最近还奔赴香港,准备再度观看。《大状王》的词作者岑伟宗在采访中表示,看到大量非粤语区的观众前往香港观看演出,甚为感动。何以一部粤语音乐剧在内地突然声名大噪?为什么许多观众明明需要不停地看字幕,却场场爆发热烈掌声?究竟是什么让这部音乐剧征服了这么多的观众?

《大状王》丰富精彩的剧情是该剧成功的基础。电影《审死官》和《九品芝麻官》的故事甚至细节,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有人认为,《大状王》的剧情和案件都很俗套。如果了解编剧张飞帆之前的作品,会发现他早就写过类似的故事。他的音乐剧《一屋宝贝》改编自日本小说《在雨和梦之后》,故事起因就是父亲为了寻找金凤蝶而死,女儿在某一天终于等到了父亲的灵魂归来。另一部音乐剧《时光倒流香港地》写一个面临困境的女孩意外回到60年前见到祖母,看到了祖母的奋斗历程而重拾生活的信心。但张飞帆写《大状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统领全局,在这些俗套中开出了一条新路。《大状王》的剧情讲的是清朝广东的“状王”方唐镜多行不义,因而引来厉鬼阿细纠缠。而方唐镜为活命,替阿细的心上人秀秀翻案。这是一个恶人自我救赎的故事,而这恶人竟还是两人一命。我们明明能够感到阿细代表了人的良知,但这良知又因仇恨成了罪恶的帮凶。秀秀的出现,才促成他们的向善转变,而秀秀不只作为蒙冤者,更作为记录者,她以写作小说惩恶扬善,恰似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何淡如受佛法启示寻找救世之药材金蜻蜓,却意外开启了方唐镜与宋世杰爱恨相生、善恶相抵的生死轮回。而他自己也由混沌入清明,开悟了佛法启示的真谛。佛法讲五毒,分别是:贪、嗔、痴、慢、疑,方唐镜贪、慢,阿细痴、嗔,何淡如痴、疑,他们正是在寻求救世理想、维护人间正义的过程中戒断五毒,明晰因果。秀秀的小说如雪地寒山,将这动人的事迹永留世间,直至天荒地老。这个故事中仍然包含普遍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成分,但创作者并不再像《一屋宝贝》那样直抒胸臆,他对于情感的抒发极度克制,将主要的力道用在思辨上。从《最衰都是你》的纠葛,到《一念一宇宙》的坚定,从《撒一场白米》的看淡,到《道德经》的觉悟,在《终审》时达到从容。有哲学教育背景的岑伟宗,在这个古代故事中,将中国传统思想表达得圆融无碍。

《大状王》在音乐方面的成就,足以令其成为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场刊上向观众简要介绍了《大状王》充满魅力的旋律魔网。它在西方音乐剧的主题与复现的总体框架内,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五声调式作为人物主题的基础,根据剧情和人物,加入了粤剧、广东小调、地方曲艺等元素,仅用琵琶一种民乐配器,就演绎出浓郁的中国风。几场公堂戏中,音乐全程不停,对簿公堂的激烈言辞大部分都在歌曲中展现,又随时有群众的声音从旁或点缀或渲染,形成热闹非凡的场面。在重点展现情感的段落,又有或平实、或悠扬、或高亢的曲调配合雅致的歌词,令人听来心荡神驰。秀秀与阿细的对唱《细雪》浪漫温馨;宋母在《有阵时》中的淡淡忧伤令人心疼;阿细的《撒一场白米》豁达中有惋惜;三人的《雪地寒山》既是心有灵犀的表现,亦是赴义前的悲壮之声。到最终《倾听》中的感天动地,足以令人沉醉。如果反复聆听,更可发现曲作者在展现剧作精神内涵方面的匠心独具。

粤语,对于从小听香港流行音乐、看TVB电视剧和香港电影的70后到90后人群,绝不陌生。粤语保留了大量汉语古音,九声六调的语音体系丰富而充满乐感,独特的入声则又赋予了语言以节奏。而如此好听的语言,却一度被认为质俗,不宜也不易入曲。词曲作者高世章和岑伟宗都表示,在他们学习的时代,都接触过粤语不够雅致的说法。岑伟宗在与高世章的合作中,总结出粤语作词的五种格调,即雅、妙、趣、俗、鄙,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语言。在《大状王》中既有高官、文人,又有商人、平民,甚至更底层的人群,粤语这种有层次感的格调得到了全面的发挥。

在歌曲创作过程中,高世章和岑伟宗都感受到了粤语填词作曲之难,为了让词曲高度融合并配合剧情,二人——甚至编剧、导演都必须精诚合作。他们有时先词后曲,有时先曲后词,再在细节上商议修改,互补所需。此次《大状王》的创作也是如此,比如较早录制的原声中的《一时无两》,就替换为了现在演出中的《菩提达摩》。岑伟宗讲述,开始是编剧和导演希望这首歌更多表现方唐镜的歪理,于是岑伟宗重新填词,而高世章又另作新曲,但还差最后结尾,岑伟宗提议将“菩提达摩”作结尾,高世章则就此定下尾声的旋律。而此曲的修改,令全剧在佛与道的思想表达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就这样,在一众人的精诚合作之下,曾被认为俗的粤语,唱出了粤语音乐剧的新高度。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音乐剧与香港流行音乐都始自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的一系列歌曲和歌舞剧的创作。香港流行音乐受到民国时期上海流行歌曲和日本、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1972年,潘迪华主演了改编自传统故事《白蛇传》的音乐剧《白娘娘》,那是香港音乐的教父级人物顾嘉辉和黄霑的首次合作。原创粤语音乐剧从1997年的《雪狼湖》开始,在内地引起关注。1977年成立的香港话剧团和“演戏家族”剧团是香港粤语音乐剧的主要创演团体。香港话剧团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2008年,香港话剧团出品由陈敢权编剧、高世章作曲、岑伟宗作词的音乐剧《顶头槌》。该剧于2017年赴内地演出,让许多观众了解到1936年香港一支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故事。2016年,香港话剧团又出品原创音乐剧《太平山之疫》,讲述1894年香港太平山地区的鼠疫事件,展现出乱世背景下,中西方医学及文化的碰撞。“演戏家族”剧团的作品也不落下风:2009年,由张飞帆编剧、高世章作曲、岑伟宗作词、“演戏家族”剧团演出的音乐剧《一屋宝贝》先后斩获整体演出、词曲等多个奖项。虽然这几部作品没有在内地演出,但作品的录像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近些年,不断有香港舞台剧作品在内地演出,香港的艺术创作者普遍都担心语言会成为非粤语区观众观赏的障碍。但是,应当说,内地观众对于粤语的接受是有基础的,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他们有更多渠道接触粤语文化,对方言的热情也较高。

对比之前的几部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在剧作内涵、词曲艺术性和整体美感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无论是否看过现场演出,如果愿意多听上几遍《大状王》的原声碟,必定可以在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雅趣。该剧的流行也必将加强大湾区与内地的文化联系,让更多人体会粤语文化之美。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