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76年前的“开国直播”有多燃?这部话剧把电台搬上舞台!

更新时间:2025-09-08 11:56  浏览量:3

你能想象吗?当剧场的灯光暗下,舞台突然“变身”成1949年的广播电台 —— 按下按钮,电流声滋滋作响,穿越76年的电波瞬间在剧场里苏醒,把开国大典的盛况“实时”送到你眼前!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执导的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就要用这样颠覆想象的方式,带我们“钻进”历史的幕后。9月5日—6日,黄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剧场,这场跨越时空的“电波对话”。

一个“天字号”任务,一个半月的夜以继日,一场让人直呼过瘾的“谍战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以1949年开国大典幕后电台广播故事为题材,将“谍战”“保密”“电台”等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共同组成这一场穿越76年的直播。当时没有便捷的通讯设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技术骨干南下,与刚“改旗易帜”的北平广播电台人员组成临时团队。团队成员因理念、习惯差异存在摩擦,且面临设备简陋、技术匮乏的难题,同时残余敌对势力暗中布控,试图破坏电波传输,距离开国大典仅剩72小时,任务推进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如今“直播”已十分常见,但76年前,这群广播人凭借勇气与坚守,全力守护“历史的声音”,话剧中的相关情节也将这份紧张与执着传递给观众。

在舞台设计上,这部话剧打破传统话剧 “横向黑匣子” 的框架,采用罕见的纵向狭长结构。不同于复杂的布景,舞台将北平前门大街的街景、广播电台的内景、重庆码头的场景层层铺展,拉长视觉景深,让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不同场景的切换与历史的层次感。舞台中央搭建起 “真正的直播间”,控制台、话筒、线路等设备细节复刻当年电台模样,视觉总监王琛与舞美、灯光团队联手,用最简洁的装置营造出最宏大的历史感。

多媒体实时摄影技术则将“此刻”和“过去”并置于一幕之中:在舞台上运用摄像机同步拍摄,做到了“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这也是技术上乃至艺术上对该剧的“点题”,虚实之间形成现实与记忆的回环照应。光线切换、镜头推进——从北平广播台回到重庆码头,从一次夜谈回望一段战火往事。光影、声音与即时摄影共同完成了一场剧场里的“多维蒙太奇”。

张桐饰演的“卢海宇”是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技术部主任,是一位有军人气质的工程师,为了完成“直播开国大典”这一重大任务,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攻坚克难。姚文旭饰演的“赵英杰”是无线电技术领域的翘楚。他的真实身份是潜伏在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员。他不仅要完成技术攻坚,还要在暗中执行任务,设法揪出潜伏在电台内部的国民党特务。李君婕、刘威等人也在剧中贡献了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

光线切换、镜头推进——从北平广播台回到重庆码头,从一次夜谈回望一段战火往事。这不仅是一场话剧演出,更是一次用艺术与技术“重建记忆”的尝试。观众能从中了解到开国大典声音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受老一辈广播人的热血与智慧,深刻体会“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