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文化融入俄百姓日常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11 07:04 浏览量:1
《莫斯科时报》9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文化悄然融入俄罗斯日常生活 外交场合之外,从语言、艺术到旅游和消费品,中国元素正日益渗入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在莫斯科,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正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4月,深圳歌剧舞剧院携舞剧《咏春》登陆莫斯科大剧院。5月,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及交响乐团回访北京、深圳,展开文化交流巡演。今年莫斯科的中国春节庆典吸引大批人群,人们在开场前就排起长队。
越来越多俄罗斯人热衷学习中文,认为它与英语一样是促进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技能。中文已成为俄富裕阶层中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热门外语。莫斯科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增长123%。俄罗斯某工作搜索平台的调查显示,2023至2024年,精通中文的专业人才需求激增1.6倍以上,运输物流行业需求最为旺盛。一名学中文的俄罗斯女士说:“中文确实越来越受欢迎。最初我被其独特性吸引,后来意识到随着中国及其市场日益受到关注,中文蕴含着巨大潜力。”另一名中文学习者说,扩大的就业机会激励她学中文,“尤其是物流和经济领域,需要中文技能的岗位很多”。目前俄罗斯至少有8万人在学习中文。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研究员特穆尔·乌马罗夫说,中国元素在俄罗斯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对许多俄罗斯人而言,接触中国物质文化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智能手机到鞋子,“中国制造”标签无处不在,尤其在西方制裁导致部分西方消费品断供后。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数据显示,71%和57%的俄受访者表示曾穿过中国服装和鞋类。
旅游业则增添了另一重维度。列瓦达中心称,尽管只有约6%的俄罗斯人去过中国(相较欧美比例偏低),但远东地区近半人口曾跨境赴华。中国签证政策调整预计将进一步促进旅游、购物及民间交流。
有关调查显示,过去20年,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主流认知也发生显著变化。如今,2/3受访者视中国为“大国”,而20年前持此观点者仅占1/5。被问及中国是否对俄构成威胁时,仅1/5受访者认同,72%的压倒性多数持否定态度。乌马罗夫表示,民众态度的转变不仅源于实际地缘政治局势,更受新闻报道影响,“目前中国被视为盟友,因此俄民众对中国的态度显得非常正面”。(作者阿纳斯塔西娅·特尼舍娃,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