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一部话剧与一座村庄的精神传承!深圳民治街道《烽火驿站》首演暨……

更新时间:2025-09-17 15:25  浏览量:1

9月16日下午,“讲好红色历史,传承白石龙精神”——话剧《烽火驿站》首演活动暨白石龙村“荣誉村民”授予仪式在龙华区龙腾学校举行。龙华区、民治街道相关领导,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代表,多所中小学校师生、白石龙红色后代、华侨及港澳人士等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追溯文化名人大营救那段惊心动魄又温暖深沉的峥嵘历程。

一剧映峥嵘:艺术重现烽火中的“文化守护战”

“1941年底,香港沦陷,大批文化精英滞留港岛,处境极其危险……”伴随着低沉的画外音,四幕话剧《烽火驿站》缓缓拉开帷幕。该剧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为历史背景,聚焦白石龙村这一关键中转站,通过细腻的舞台呈现,生动塑造了以刘启明、阿昌、蔡伯等为代表的白石龙村民群像。

四幕话剧《烽火驿站》剧照

剧中,阿昌以“蔡记杂货铺新到云片糕”为暗号传递情报的紧张场景,黄婶一家忍痛献出看家护院忠犬“大黑”的感人时刻,以及村民们在山上搭建草寮、在教堂铺设草席安置文化名人的艰辛付出,无不令观众动容。当邹公在剧中吟诵“惊涛香港脱身行,龙华踏处见素楹”的诗句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据了解,为还原真实历史,白石龙社区和《烽火驿站》创作团队历时数月,深入查阅“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走访白石龙村老村民及营救行动亲历者后代,将蔡耀南、刘鸣周、刘鸣岐等真实人物的事迹融入角色塑造。“这部剧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要通过艺术的力量,让观众走进那个烽火年代,感受普通村民与文化名人之间跨越身份的信任,体会‘没有人民的枪杆子,就没有人民的笔杆子’的深刻内涵。”创作团队负责人表示。

一证载荣光:以“荣誉村民”之名延续红色根脉

话剧演出结束后,活动进入庄重的致敬环节。蔡培、刘世勇、罗志安等8位为传承红色历史、建设社区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获授首批白石龙村“荣誉村民”证书。

“荣誉村民”授予仪式

“这份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我的祖辈曾参与大营救,如今能为传承这段历史出力,我感到无比自豪。”荣誉村民代表蔡培激动地说道。

据悉,此次获评的“荣誉村民”中,既有长期致力于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学者,也有积极参与社区红色文化建设的志愿者,还有投身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捐赠的爱心人士,他们正以不同方式延续着白石龙的精神血脉。

捐赠仪式

活动现场,还为向“白石龙红色文化保护基金”捐款的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自2024年成立以来,该基金已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企业的多笔捐赠,这些款项将持续用于红色史料挖掘、红色文艺作品创作、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曲颂初心:银发讲解员唱响新时代白石龙赞歌

“白石龙的‘小白楼’里油灯闪亮……”活动最后,平均年龄逾60岁的白石龙红色银发讲解队带来诗朗诵《白石龙放歌》。这些红色热土的见证者、英雄的后代,用深情的声音将历史与当下娓娓道来。

让白石龙成为红色精神传承的“新驿站”

据白石龙社区党委书记林乐茂介绍,“讲好红色历史,传承白石龙精神”系列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从皮影戏《白石龙》到京剧《白石龙》之《蔡嫂闯关》,再到如今的话剧《烽火驿站》,社区始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火”起来。“83年前,白石龙村是‘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关键驿站,为中华民族保存了文化火种;如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白石龙成为红色精神传承的‘新驿站’,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份精神,从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烽火驿站》的首演既是对峥嵘岁月的一次深刻回望,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如今,白石龙已不仅是一个地理符号,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它所代表的奉献、团结与文化自觉,正藉由话剧、诗歌、荣誉授予等多元方式,深深植入新时代的土壤,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文、图|李薇 曾瑶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