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浸润校园 | 海安中学版话剧《西迁》成功首演
更新时间:2025-10-14 01:07 浏览量:2
10月7日、8日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特别授权并派出
专业团队驻校指导的校园版话剧《西迁》
在海安中学体艺馆连演三场
高一年级师生倾情演绎
将那段尘封的历史“动物西迁”
真实搬上校园舞台
作为2025年海安中学话剧节的年度大戏
校园版《西迁》既是
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启动后
省级专业院团与基层学校
深度联动的典型成果
更标志着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校园
滋养青春的机制
已在海安中学结出丰硕果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邓海华,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焦瑞华,江苏省张謇研究会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管向群,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马斌,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常毅,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党支部书记解涛等领导嘉宾,南通市及海安市相关领导现场观看了话剧表演。
从历史到当下:共筑美育实践新路径
今年5月起,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为契机,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与海安中学展开多次碰撞交流,最终敲定了一项“优质资源共建”计划:由省演艺集团话剧院提供《西迁》剧本授权、专业导演驻场指导及舞美设计支持,海安中学话剧团负责组织学生演员排演,共同打造一部“姓海、姓校”的学生版《西迁》。
话剧《西迁》选取的是那段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却鲜为人知的“动物西迁”历史:1937年12月,随着日军逼近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为保留抗日火种决定整体西迁;但农学院负责成贤畜牧场中数百只珍贵动物的去向,让负责人王英郁陷入两难——既不忍心将这些动物宰杀,也不愿其沦为敌手役使。于是,一群人与动物生死与共,踏上一段另类壮举。
在今年,将《西迁》这样一部富有厚重感、兼具人文与情怀张力的剧目带入校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沉浸式的排练与表演,带领师生们重温了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更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与情感投入中培养了“历史共情”的能力。
从直通车到课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校园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是由江苏打造的文化惠民品牌,由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旅厅、省文联、省作协、省演艺集团等单位部门创新实施。省演艺集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号召,协调推动高品质文化资源“下沉”至最基层。
近70天的日夜打磨里,不仅有学校话剧团指导教师的全方位训练,更有省演艺集团话剧院驻点团队的“沉浸式”辅导:从台词语气的把控,到肢体动作的设计,再到与木偶互动的细节,每一处都反复雕琢。最终,学子们交出了近乎完美的答卷——舞台上的“动物”们鲜活灵动,满是生命力;学子们的演绎精湛细腻,用台词与神情织就一场视听盛宴,不仅“演活了角色的形”,更“铸牢了西迁的魂”。
▲ 陈乐现场指导话剧排练
一路见证学生们的成长,一级导演、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同时也是“驻村艺术家”的陈乐表示:“学生们真挚的表演让我数度流泪,高一的孩子和这样一部优秀的剧本,两者碰撞产生的效果让我十分意外,演出非常完美,每一个孩子都特别棒。”
校园版《西迁》的成功,不仅是海安中学美育实践的一次突破,更是“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在基层落地的典型样本,体现了优质艺术资源向基层、向群众、向校园的多层次、多维度下沉方式,也昭示出文化自信在乡村、社区、校园绽放的新路径。接下来,江苏省演艺集团还将在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基层文化品牌项目打造、党建融合机制深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