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移民澳洲传言水落石出1年,孙红雷近况出镜,一点也不意外
更新时间:2025-10-29 16:17 浏览量:4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相关视频构成名誉侵权,造谣者公开致歉并赔偿5万元,孙红雷的“移民”“跑路”风波尘埃落定,他本人近日夜游乌镇轻松报平安
那张傍晚的照片里,乌镇的桥面反着灯光,河面像一块被揉皱的银纸
他戴着一只有些旧的口罩,随手把夜景拍下来,配了句玩笑话:“我一个人带个破口罩,夜游乌镇……居然当我不存在,难道说不怕我是抢匪吗?”
说白了,就是熟悉的那个“红雷哥”又出手了,语气里还是那股子直率和调皮,轻轻把过去一年的阴霾搁到一边
时间线往回拨,事情起因并不复杂
2023年10月,有人用注册认证的视频号连续发布“五段视频”,喊出“跑了”“转移上亿资产”“定居国外”等字眼,阅读量迅速上去,其中一段浏览量过千万
更扎心的是,评论区跟着吵,误解像滚雪球,公眾对他评价一路走低
对一个吃职业口碑饭的人来说,这不是小事,是往心口捅刀子
2024年4月,他在哈尔滨亮相,正面回应:“我只是出国旅游,我移民哈尔滨了”
那天他笑着抛梗,台下也笑,气氛一松
换句话说,人在国内,戏也在准备
到了7月,他再度否认传闻,话题登上热搜,讨论很热,但他态度没变:清清楚楚说清楚
这时候很多人以为能过去了,却不知键盘上的东西不撤回就会留痕
于是2024年10月,工作室委托律师起诉,把事儿推到法律层面
庭审里,发布者辩称是“转发他人内容”,没有核实,也不清楚流量带来的广告收益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传播之前先核实,否则就是给别人添堵
2024年11月30日,《人民法院报》刊登致歉声明,同步上人民法院公告网、中国法院网;
他履行完毕赔偿义务,向孙红雷支付维权费用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数字不大,但意义不小——这是一次边界的划定
12月3日,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发布案件简讯,工作室转发回应:坚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艺人合法权益
这话不重,却很稳
我挺认同法院的那段表述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侮辱、诽谤不可以;
公众人物也要有容忍度,但言论自由不能越过法律边界
一句话总结:好奇可以,造谣不行
孙红雷工作室也强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这不是一句口号,是文娱行业对名誉权保护的共识
你看,近两年类似事件不少,平台和从业者都在变得更有边界感
对比一下,能看出些门道
李承铉在节目里分享拿到“五星卡”,是合法透明的身份信息公开,讨论点在制度和经历;
而
孙俪邓超的“移民英国”传闻,最后靠本人发文与视频侧面回应,热度自己消解;
再看
赵丽颖被造谣“移民加拿大”,法院判赔并公开致歉,流程清楚,结果明白
说白了,身份是私人事务,公众人物不是“公共财产”,该公开的依法公开,不该猜的别瞎猜
回到孙红雷身上,他的戏路大家都熟
少年迷上霹雳舞,从地方赛跳到全国赛,拿到第一桶金;
后来一咬牙去中戏,身上就8000块钱,音乐剧班只剩名额,形象要求高,他就高强度练
半个月狠减三十多斤,台词和技能一并补,最后在几百人里杀出来
舞台时期,《居里夫妇》《全是北京人》《三毛钱歌剧》一路拿奖
凭《三毛钱歌剧》收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算是实打实的专业背书
但他也敏感,发现剧场观众在减少
于是1998年转向影视
第一次去《永不瞑目》试戏被拒,是因为“长相太善良不适合反派”
他没走,贴着导演耳朵说:“不用我,你会后悔一辈子”
五秒翻盘,角色敲定
之后,《征服》里的狠劲儿让人倒吸凉气,《七剑》试水古装,《潜伏》里把“硬汉”的棱角打磨出克制与隐忍
说白了,他不是“大哥”专业户,他是“演什么像什么”的那类演员
再后来,综艺里的他敢玩、敢破局
“规则破坏者”的标签让他有趣,但也让他更需要自己守住边界
这次乌镇夜游那句玩笑,很多人看完会心一笑
有人喜欢他直来直去,有人不买账,但直率不等于越界,幽默也不是免死金牌
我更看重的是,风波之后,他没有躲着,也没把焦点拉高到“受害者叙事”,只是轻描淡写过自己的日常
这是一种职业成熟:不跟无谓情绪纠缠,把事实摆在前面,把状态活在当下
再往现实里说,这些年网络环境像一条快河,信息猛、浪急,谁站在中间谁就容易被拍
我的看法很简单:传播的权力越大,核实的义务越重;
公众人物越靠近焦点,法律边界越要被反复提醒
证据我们已经看到——法院判决、公开致歉、赔偿履行——影响也清楚——当事人的声誉止损,行业的规则更清晰
当造谣的成本真正被抬高,沉默的大多数才敢把注意力放回作品
如今的孙红雷,还是那个会在桥边拍照、顺嘴打趣的“颜王”,但也是那个用法律收尾、用作品说话的职业演员
下一次他出现,最好是新戏开机,或者角色定妆,而不是挂着莫须有的标签被围观
我们看热闹没错,但看清楚更重要
乌镇的灯在水面抖动,那句玩笑随着夜色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