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亚太地区人文和青年交流
更新时间:2025-10-31 06:34 浏览量:2
一场场文化交流活动跨越山海、一项项便利举措促进人员往来、一幕幕青年互动场景绘就美好画卷……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加强亚太地区人文和青年交流。地区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青年往来丰富多彩,有效促进文化相融、民心相通。
文化交流,搭建互学互鉴桥梁
从机制化的“文化交流年”到创新多元的项目活动,从影视展映、艺术演出到体育赛事……近年来,中国与亚太国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搭建桥梁。
“在城市各处,传统与未来交织共存,那一刻我明白了,中国比我想象的更加丰富立体。”韩国全南大学学生黄现晸在其创作的“我眼中的中国”主题短视频中这样分享道。她镜头下的中国有绚烂的城市风景、温情的生活片段,触动众多韩国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啊!”“想去中国看看!”不久前,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你好,朋友!”中韩青年短视频大赛中,黄现晸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她表示,期待自己的视频作品可以帮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用镜头记录相知,用画面传递情感。如今,影视作品已成为亚太国家民众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
海外社交平台上,“中国电视剧”话题下发帖量超过百万,评论区反响热烈。秘鲁观众通过“中国时段”暨“中国视听展播月”活动欣赏《三体》《山海情》等中国影视佳作。东南亚观众热衷追看中国电视剧。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报道认为,融合中国历史、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中国影视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热映,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部影片报名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越来越多中国影视作品扬帆出海,一批批境外佳作亮相中国银幕,“双向交流”让彼此认知更加深入。与此同时,从银幕到生活,交流不断延展,“跟着电影游中国”等活动吸引众多亚太国家民众来华走走看看。
今年夏季,“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活动走进美国纽约,《国乐中的十二生肖》用音乐和光影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金秋,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与上海爱乐乐团联袂奏响《京剧幻想》,2025中美知音对话活动在上海举行。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睿恩德说:“希望通过音乐,把两国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
中国—东盟藤球邀请赛、中越跨境足球友谊联赛、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兴趣的交汇,让体育成为亚太国家间自然、热烈的互动方式。
从影像到音乐,从艺术到体育,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搭建起亚太国家间互学互鉴的友谊之桥。
人员往来,拉紧民心相通纽带
近年来,亚太国家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你来我往”的脚步逐渐化作“心相近、情相通”的纽带。
自今年6月1日起,中国正式对智利、秘鲁等5个拉美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迈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民心相通的新步伐。智利合作社电台“中国现象”栏目负责人法比安·皮萨罗表示,以免签为契机,中国向遥远的拉美大陆伸出了深化友谊、拓展合作之手,为双方增进理解互信、共谋发展繁荣带来新的机遇。
240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国增至55个,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中国游”“中国购”成为新风尚,“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实用小贴士。
从中国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全面互免签证,到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便利往来的措施让不同国家民众越走越近。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入境中国的外国人共计75.1万人次,其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8%、46.8%;今年前8个月,中国内地居民与东盟国家人员往来超25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在重庆品味麻辣火锅,在曼谷欣赏湄南河日落,在首尔体验韩国流行音乐秀,在秘鲁库斯科感受遗失的印加文明……亚太各国民众在旅行中拓展文化认知,在交往中相近相亲。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历史档案传播办公室主任库伊特拉瓦·阿尔坎塔拉表示,中国在推动人文交流领域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亚太地区民众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友谊提供了广泛可能。
青年互动,筑牢未来发展基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中国高度重视中外青年交流,努力促进亚太地区青年成长成才、相互成就。
在泰国大城,坐落着中国境外第一家鲁班工坊,已开设机电一体化、物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至今已为当地培养2000多名技术人才。“鲁班工坊的学习经历给了我启发,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高铁技术人员,助力泰国高铁事业的发展。”高铁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学生沃拉婉说。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创办10余年,目前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余名学生在此求学。在该校攻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硕士的马来西亚学生阿德里纳·哈斯努尔表示,在这所学校学习,最大感受就是多元文化交融、不同思想碰撞,“在这里,我获得了更大的个人成长空间”。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方表示愿同东盟加强职业教育、学历互认等合作,增加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名额,开展青年营等活动。
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将向拉共体成员国提供35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万个来华培训名额、5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300个减贫技术人才培训名额、1000个“汉语桥”项目来华团组名额,实施3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支持拉共体成员国开展中文教育。
中拉青年发展论坛、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中印尼青年工作研讨会……各类青年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各国青年在交流互动中增长技能和才干,筑牢亚太未来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石。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31日 03 版)
本报记者 杨 一 屈 佩 谢佳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