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岁月到新时代,80年来《白毛女》何以经久不衰?
更新时间:2025-10-31 12:50 浏览量:5
80年前,它唤醒烽火中的民众;80年后,它滋养新时代的精神——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歌剧《白毛女》日前迎来延安首演80周年纪念演出,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新一代精英演员担纲主演,唱出经典旋律的时代新声。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随之唤起。民族歌剧《白毛女》讲述的不仅是喜儿的个人命运,更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力量与信念。民族歌剧《白毛女》的音乐融合了河北民歌、山西梆子等民族音乐元素,让歌剧更加贴近中国观众。舞美和灯光设计上则采用现代元素,让经典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鲜活生命力。
随后,剧组将重返诞生地延安,在延安大剧院再演两场。剧院主创人员将协助沈阳音乐学院排演《白毛女》,为中国民族歌剧培育新生力量。
民族歌剧《白毛女》何以经久不衰?
民族歌剧《白毛女》从延安演到全国解放区一直演到北京,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演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演到今天。其间被改编成电影、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历经多次复排,每一次复排都堪称经典,《白毛女》为何经久不衰?“讲好人民的故事”,同时守正创新,贴近时代,是它向历史交出的答卷。
1945年4月,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一出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的大戏首次上演。近千人的礼堂,挤得满满当当。这出戏,就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白毛女》。作品一经问世,立刻成为鼓舞群众和培养文艺工作者的生动教材。
1946年,16岁的郭兰英看了《白毛女》之后,义无反顾地告别了旧戏班,成为一名文艺战士,直至成为“人民艺术家”。1962年,中央歌剧舞剧院复排《白毛女》,报刊媒体称之“在民族歌剧舞台上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1977年,年近五旬的郭兰英再次登台,《人民画报》封面上的“喜儿”高高举起红头绳,光彩照人。1985年,复排演出的《白毛女》,其深入文化传统根脉、贴近时代审美的音乐艺术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2015年由原文化部组织主创复排,强调“守本创新”,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坚守中国民族歌剧的属性,令《白毛女》成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2025年,民族歌剧《白毛女》迎来了延安首演80周年纪念。本轮上演的《白毛女》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新一代青年歌剧演员担纲主演,让经典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鲜活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