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67岁金曼近况,满头白发仍坚持演出 亲自带学生,不愧是歌剧院院长

更新时间:2025-10-31 14:05  浏览量:3

67岁很多人都已经是开始养老的状态,可金曼不一样,每天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不是教学生,就是去旅行,甚至还能上台演出,活脱脱就像个四五十岁的人。

就看人家这股子敬业和拼劲,要不咋说金曼是歌剧院的院长!

在7月14日,北京音乐厅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当交响乐团奏响《红梅赞》那熟悉的旋律,一位银发如雪的女士,缓缓步入舞台中央。

那一刻,聚光灯打在她身上,仿佛岁月都为之停顿。她只是站在那里,那份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便足以让台下数千双眼睛为之凝固。

她就是金曼,我们熟悉的“江姐”,也是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掌门人。

你很难想象,一个67岁的老人,能把一份工作做到如此极致。

这场交响清唱剧《江姐》,与其说是演出,不如说是金曼老师带着她的团队,献给国家的一份深情告白。

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她老人家退而不休的客串,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金曼的世界里,没有退,只有进。

那天晚上,北京音乐厅真的是一座难求。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被爸妈带来接受熏陶的小学生,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看江姐。

上半场,是金曼老师的得意门生冯欢欢挑大梁。这姑娘,年纪跟当年的江姐差不多,在金曼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把江姐的清新、坚定、柔情与刚烈,演绎得恰到好处。

台下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大家都觉得,这年轻的江姐也真是不错。

然而,当金曼老师在下半场登场的那一刻,整个剧场都沸腾了!那不是礼节性的掌声,那是一种积蓄已久的敬意与激动。

她的歌声,不只是高亢嘹亮,更添了几分历经风霜的沉淀和穿透人心的力量。

你以为金曼老师只在舞台上是“拼命三郎”?那你就小瞧了她。作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院长,她的忙碌程度,超乎你想象。

今年,她还抽空参与了郑州大学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亲自给《江姐》组的学生做幕后指导。

有一次,郑州大学的学生带着音乐作业,专门跑到北京找她。金曼老师当天下午有个重要会议,二话不说,把会议提前,硬是挤出两个小时,逐句听学生的演唱。

学生们唱的是《江姐》里的一段二重唱。金曼老师听了一遍,立刻就指出了问题,说着,她亲自示范。

要知道,当时她刚结束排练,嗓子有些沙哑,但为了让学生听明白,她坚持唱了三遍。学生们赶紧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

金曼老师常说一句话,教学生不能只教唱歌技巧,要让他们先成为江姐人。

“江姐人”这个词,是她独创的。在她心里,无论是演江姐,还是演特务,只要参与《江姐》这部作品的创作,都是传承者。

她给学生上课,总会先讲江姐的故事,讲1984年她第一次演江姐时的经历。

那时候,她还是文工团的新人,除了她和扮演孙明霞的演员,其他都是首演班底的老戏骨。在20多天的排练里,她跟着前辈们“照猫画虎”,把每个角色的台词都背了下来。

现在40多年过去了,《江姐》的总谱她还能倒背如流,连甫志高三次出场的不同情绪,她都能精准示范。

在她的培养下,薛皓垠、张英席、关致京这些青年歌唱家,如今都成了歌剧界的中坚力量。

除了演出和教学,金曼老师还有一个特别的副业,把歌剧和健康结合起来。

今年4月21日晚,她在多个视频平台开了一堂《歌唱与健康》的公开课。一下子就火了,总播放量超过30万!

镜头里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没有华丽的舞台,就坐在书房里,像一位知心姐姐一样和大家聊天。

她教大家怎么用丹田发力保护嗓子,怎么通过唱歌调节情绪,甚至还现场示范了几个适合老年人的发声练习。

一个艺术家,能把专业知识分享给大众,还能治愈人心,这境界,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7月份演出结束后,金曼老师又带着一群学生和歌剧爱好者去了阿尔山,搞了场特别的“声音之旅”。

6天5晚的行程里,她没安排多少观光景点,反而带着大家在森林里练声,在湖边打太极。

每天早上天刚亮,阿尔山的林间就传来此起彼伏的练声腔,金曼老师穿梭在人群中,逐个纠正大家的姿势。

最让人期待的是每天晚上的主题音乐会。没有舞台,没有麦克风,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唱歌。

金曼老师带头唱了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她那清澈的歌声和着森林的风声,让在场的人都听醉了。

到了10月份,一段金曼老师唱朝鲜歌曲的视频又在抖音上火了。视频里是她在阿尔山篝火晚会上的片段,穿着民族服饰的她,边唱边打拍子,笑容特别有感染力。

能有今天的成就,金曼老师的路,真的是走了整整一辈子。1957年,她出生在黑龙江宁安县的小兴安岭脚下。

童年是跟着爷爷在地里干活时度过的。那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她就对着山林流水唱歌,从《红梅赞》到《春蚕到死丝不断》,一唱就是一下午。

那份对歌唱的纯粹热爱,从那时起,就深深地扎根在了她的心里。

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考上了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后来又考进延边艺术学院,毕业后凭着一副好嗓子考上了文工团。

1981年,在第四届“歌曲之友音乐会”上,金曼老师唱了首《金梭和银梭》,一下子就火了。但真正让她站稳脚跟的,还是1984年文工团复排《江姐》。

当时她是新人,和一群老戏骨竞争女主角。为了演好江姐,她把自己关在排练厅里,对着镜子练表情,把江姐的台词抄在小本子上,走到哪背到哪。

最终她凭着细腻的表演和清亮的唱腔拿下角色,还靠着这个角色拿了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那就是第九届梅花奖。

2000年,金曼老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自己成立公司,把歌剧《江姐》改成了交响清唱剧。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她瞎折腾,可她坚持要让经典跟上时代。

她找了戴玉强、魏松、于文华这些顶尖艺术家合作,把交响乐和清唱剧结合起来。没想到演出后大获成功,这一演就是20多年,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2010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成立,金曼老师被任命为院长。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歌剧研究院,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了请名师,她亲自登门拜访乔羽、多明戈这些大师,凭着自己的诚意把他们请来讲课。

2012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时,她亲自面试每个学生,从专业技能到艺术理念,一一考察。

和金曼老师同一时期的歌手,像董文华、阎维文、毛阿敏等人,各有各的风格,但金曼老师选择了最难走的歌剧之路。

现在的金曼老师,重心全在歌剧传承上。在她看来,江姐的精神不是口号,是住在心里的伟大灵魂,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精神通过歌剧传下去!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