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在北京公园,我捡到宝了!我的“人民艺术家”,还是国家队的,免费!

更新时间:2025-11-13 19:47  浏览量:1

早晨九点,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就开始飘荡着各种乐器声,演奏的人群换了一拨又一拨。记者沿着小径漫步,忽然发现人群缓缓朝一个麦架聚拢,自发围成圆圈。

“她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竹笛演奏家!”

“她一点架子都没有,是真正走进老百姓心里的艺术家。”

“我们都叫她‘人民艺术家’。”

她是谁?她叫孙楚泊,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竹笛、排箫演奏员,也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的理事……

这样一位“学院派”演奏家,竟把音乐会“搬”到了公园里,就在离大家几步远的地方,奏响一曲曲熟悉的旋律。人群中央,孙老师手持竹笛,一身休闲装,笑起来格外温暖——

这和她站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样子,很不一样。

“来几首老笛子曲吧!”有人喊道。

“有《兰花花》吗?《兰花花》!”

一位大爷举手点歌,像个期待礼物的孩子。

观众说,孙楚泊起初演奏的曲目很固定,后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点歌,她就真的开启了“点歌模式”。一场演出,她用了七支竹笛。

“大家想听的曲子越来越多,风格也杂,我就把不同调的笛子都带上了。”她一边低头贴笛膜,一边轻声解释。遇到还不太熟的曲子,她会坦率地说:“这首我还没练到位,大家别急,等我练好了,再来‘交作业’!”

她说,起初来公园演出是为了拍摄素材,没想到,在现场却收获了满满的认可和感动。“在这里,我能看见每位观众的表情,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及时得到回应——这是舞台上感受不到的亲近。”

紫竹院公园的艺术氛围,远不止这一处。

荷塘边的“八宜轩”里,聚满了唱歌的人。有穿着统一团服的“骨干”,也有日常生活打扮的游客。指挥一挥,歌声便如流水般涌出,一首接着一首,中间几乎不停。从九点到十一点,音乐不曾断过。

在合唱团的人潮里,有夫妻牵着手,有奶奶抱着小孙子,也有白发苍苍坐着轮椅的老人。不管是谁,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光亮,一种生气。

“我已经73岁啦!唱歌是我的保健方式,唱歌让人年轻!”一位看起来顶多五十出头的大爷笑着说。

合唱团团长介绍,这个团已经走过了十四年,汇聚了四面八方的人——有北京本地的退休居民,有从外地来京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活力“银龄”,还有退休前从事文艺工作的专业人士……

紫竹院,真可谓是“藏龙卧虎”。没有聚光灯,没有大舞台,但人人都像身怀绝技的“隐侠”。有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专业笛手,有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舞者,还有各路民间高手。就连围观的人里,说不定都藏着拿过国家级奖项的老艺术家。

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里,这样的“民间舞台”还有很多很多——

莲花池边吹口琴的大爷,一曲《铃儿响叮当》能让匆匆赶路的上班族停下脚步;天坛公园里的“银发”民乐团,每日都响起丝竹管弦声为游客带来视听盛宴;前门大街弹吉他的摇滚大叔,弦音里藏着二十年的北京往事。

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艺术家,正用最朴素也最真诚的方式,把艺术一点一点织回日常的生活里。

一位阿姨在现场听得入神,她对记者说:“我从来没进过音乐厅,但没关系,今天,就当是去过了。”“在这里,艺术家离我们那么近,真的……太感谢了。”

北京公园里的“国家队”——艺术“活”了 群众“乐”了

“独乐不如众乐”,这才是真正的懂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好的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刚才被采访的大爷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昙花一现的惊艳,它应该是一棵大树,得往土壤里深深扎根。

北京这样的公园不止紫竹院,还有天坛、莲花池、玉渊潭、颐和园,太多了!都是专业水准、随性表演,在这些表演中能读出真正的热爱——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公园里热腾腾的文艺氛围诠释着一个词:双向奔赴,舞台和掌声的双向奔赴,艺术和人民的双向奔赴。“十五五”规划中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现在文化艺术走进了公园,咱们普通民众既是文化的享受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而这种双向奔赴不仅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滋养,更为北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记者:张靖琪、杨子仪、杨效春

评论员:赵彬彬

编辑:吴文娟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