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我们凭什么说一个作品是“高级”?审美的等级制度从何而来?

更新时间:2025-11-17 23:02  浏览量:1

有趣的是,大多数人从来没真正思考过,
什么叫高级?高级是谁规定的?为什么我们会跟着相信?

当你在咖啡店里听到一首爵士,觉得气氛变“有品位”了;
当你刷短视频看到别人听古典音乐,第一反应是“好像挺精致”;
甚至你在挑选手机壁纸时,也会本能地避开“太花”“太俗”的图案。

审美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但它从来不是自然形成的。
它有历史、有权力、有阶层、更有隐秘的竞争。
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审美”,其实常常是在重复一套被训练出来的系统。

当我们说一个作品“高级”的时候,第一层往往不是审美本身,而是“距离感”。

那种距离来自哪里?
来自不易得到、需要学习、需要背景知识、需要门槛的东西。

听一场贝多芬交响曲,你需要时间、场地、行为规范、曲目背景;
看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你需要知道宗教故事、色彩象征、技法尺度;
读一首现代诗,你需要理解隐喻、暗线、语境甚至历史创伤。

越难进入的东西,越容易被认定为“高”。
越容易消费的东西,越容易被当成“低”。

这不是天性,而是社会运行的方式。

审美等级的最早起点,其实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权力秩序。

在宫廷时代,贵族使用审美来区分自己与平民:
他们穿更复杂的衣服、听更贵的音乐、收藏更难懂的艺术。
因为“懂得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符号。

平民听民歌、唱民谣,那是生活需要;
贵族听歌剧、室内乐,那是阶级展示。

审美天然地被卷入社会结构。
并不是民歌不美,而是它的美“不够稀缺”。
而歌剧之所以被认定为“高”,不是因为它更伟大,而是因为它只属于少数人。

任何时代,“稀缺”都比“好不好听”更能定义高级。

到了19世纪,情况变得更微妙。
资产阶级的崛起,让更多人开始主动学习审美,以便区分自己。

他们开始学钢琴、看歌剧、去博物馆,
因为这意味着“我不是普通劳工,我是受教育的中产”。

所以那时的孩子上钢琴课,并不是为了成为音乐家,
而是为了让家庭证明:“我们有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曾说过一句狠话:
“所谓的审美品味,本质是阶级再生产。”

我们以为审美是自由选择,但选择的前提——
你能看到什么、接触什么、理解什么、愿意为什么付费——
早就带着阶层的标签。

审美不是平的,它从一开始就在分层。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审美本质带着阶层属性,我们还能说“艺术有高低”吗?

这是今天争论最大的地方。

我们为什么会说歌剧比广场舞“高级”?
为什么文艺片比商业爽片“高级”?
为什么室内乐比流行乐“高级”?
真的因为它们“更好”吗?

答案可能让人不舒服:
很多被称作高级的艺术,并不是因为它更美,而是因为它更难。

难的东西需要教育、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文化背景。
拥有这些资源的人更少,所以它变成了社会分层的天然工具。

“我能理解,你不能”,
是一种隐形的权力。

艺术有美感,但“高低”并不是美决定的,
而是社会结构决定的。

但审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代变化。

过去,古典音乐是贵族音乐;
今天,爵士、嘻哈、甚至电子乐也开始被称为“高级”。

为什么?
不是因为它们变高雅了,而是因为它们“被一群有文化资本的人喜欢了”。

当一种艺术被大学院系、文学期刊、城市空间、文化机构接纳时,
它的审美地位就开始攀升。

你会发现一个奇怪又真实的现象:
艺术的地位,是社会给的,不是艺术自己争来的。

一件作品能不能被称作高级,往往取决于:
谁在消费它、谁在推广它、谁为它背书。
审美等级并不是绝对的,它动态变化。

所谓“高级”,很多时候是“谁在说它高级”。

我们能做的,是承认审美从来不是纯粹的。
它有历史、政治、阶层、教育、地域的共同作用。
它的高低层级不是天生,而是长期形成的社会规则。

真正成熟的审美不是反对高级,也不是反对大众,
而是能够理解不同艺术背后的复杂语境:
它们的价值不在于“高不高”,
而在于它能触发怎样的经验、怎样的情绪、怎样的理解方式。

一个人能同时欣赏贝多芬的结构之美,也能懂得流行音乐的情感直白,
能听懂民族音乐的节奏,也能接受先锋音乐的陌生化,
能理解油画的深度,也能享受插画的轻盈。

那才是真正的高级。

不是作品高级,
是心胸高级。
是理解力高级。
是你愿意跨越边界,看见别人的世界。

作者:林野
编辑:周秉霖

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