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红人不红!曾沦落到打工,59岁才结婚,如今他终成三金大满贯
更新时间:2025-11-18 00:24 浏览量:1
总有一种演员,脸比名字红。你在银幕上见过他无数次——警、匪、手下、一闪而过的小头目——就是叫不出名。偏偏又熟,像街口那盏常亮的小灯。
八十年代,他刚离开中学,进了香港话剧团。没科班,也不俊。多半站角落,连成句的台词都捞不着,扣在青砖黛瓦的暗处练呼吸。转到中英剧团,一待十年。台上他被定型成硬朗,不苟言笑;台下却盯人间烟火,慢慢记。那十年,手上没光环,手底下有活。
入行拍片后,勤。烈日底下跑通告,片场里做马仔。《窃听风云》里的随从,《使徒行者》的叔父,卡得紧,分寸利落。1999 年《喜剧之王》,一个黑帮小头目,镜头不过几秒,揪领、瞪目,狠味拉满。观众记住了那张脸,不记得叫啥。这就是“被标签”的宿命:导演一说“要个硬的”,第一时间想起他;剧本递过来,还是那一路。久了,人会被架住。
拐点出现在 2018 年。《翠丝》里他演“打铃哥”,跨性别角色,完全换了腔调。他去公园看阿姨跳舞,学兰花指,学肩背怎么松,连呼吸都按女性化重练。那阵子,像把自己重新捏一遍,疼,但准。随后接连拿下第 38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 55 届金马奖的最佳男配。外界才发现:这张脸不只“狠”,还能柔。到了《叔・叔》,他把老年同志的沉默和温存压到最低,克制到只剩眼神的余温。煽情容易,收着最难。
行业很快换了天气。2020 年之后,机会忽然就缩了。年龄往上走,角色反而窄,他干脆去餐馆端盘子。生活的烟火味,不在戏里,在油锅边。没戏拍就没收入,这话简单,也扎心。
到了 2023 年,他 59 岁,和相恋三十年的她在香港登记。没有大阵仗,安安静静。旁人或许早就办了,他偏慢,慢到稳。
《水饺皇后》开拍前,他被丢去广州番禺的糖水铺做学徒。凌晨四点起,剥绿豆、熬糖水,看火候,看天色变。整整一个月。老板问他是不是明星,他笑,“学徒而已”。杀青那天,老板塞给他一把铁勺,勺面被岁月磨出小坑,像他手里的戏,磨出来的。
2025 年,厦门海峡大剧院的那个夜晚,金鸡揭晓。《水饺皇后》里,他演“糖水伯”,雨里端着一碗热乎的甜,脚步慢,心软,把摊位让给别人的那一下,不响,却让人记。评委会给出的评语落点准确:“为市井温情注入鲜活艺术生命力。”这只金鸡落在他手里,和前头的金像、金马并排。他没有换跑道,只是把路走得很长,细到一口气、一碗糖水的火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