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数字时代交响乐发展新乐章
更新时间:2025-11-27 08:00 浏览量:1
昨天,2025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开幕。作为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的三大论坛之一,今年,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以“多元融贯·卓越创新”为主题,来自全球五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家国际艺术机构、300余位交响乐行业领域代表齐聚北京,汇聚全球行业智慧,共绘交响乐发展新篇章。
“交响乐的历史绵延数百年,在一代代音乐巨匠的创作和演绎中,充盈着世界文明粮仓,激发着人类的精神力量。”世界剧院联盟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在主旨发言中说,“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交响乐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交响乐的演出、交流持续活跃,新技术的加持为打造交响乐演出新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交响乐的观众正在变得更懂艺术、更年轻化,交响乐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交响乐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在交响乐面临的诸多前沿议题上,多位业界领军人物分享真知灼见。如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在深刻重塑交响乐的创作和传播,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院长谢尔盖·多尼认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交响乐或古典音乐而言,真正的危险并不是人工智能或者流媒体本身,而是因为没有加入这场数字对话,逐渐被时代淹没。”科技打破了以往交响乐与大众,特别是与年轻一代之间的壁垒,“它们让艺术家的人性光辉得以显现,让观众更加接近创作本身。重塑古典音乐并不是要稀释它的本质,而是重新构想它在未来的存续方式。”
英国爱乐乐团执行总裁索本·迪特斯表示赞同,交响乐必须与数字时代保持同步,今年成立80年的英国爱乐乐团把VR等技术融入创作和普及教育,积极活跃于所有主流社交平台,但同时,索本·迪特斯敏锐地捕捉到观众心态的变化,世界越是数字化,社交属性、集体体验越发显得难能可贵,这正是强调“现场”的交响乐拥有的独特优势。
“交响乐从来不是远离于人群的,相反,它诞生在人群之中。”委内瑞拉国家青少年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教育系统执行总裁爱德华多·门德斯以交响乐的包容、开放为切入点,分享以音乐为媒介,挖掘青少年人才、挽救并传承委内瑞拉传统文化的有效实践。对后来者的培养,向来是交响乐行业关注的重点,天津茱莉亚学院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何为介绍了学院注重协作能力、保护学生理想的培养理念:“年轻的音乐家走进校园时带着无限的热情、想象和希望,但他们即将进入的职业世界往往要求的是循规蹈矩,而非创造力;寻求的是效率,而不是想象;看重的是稳定,而不是好奇心。作为教育者、领导者,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并且滋养这种支撑未来艺术发展的‘理想主义’,这需要谦逊、需要尊重,最重要的是需要信任。”
“音乐的力量不在于整齐划一,在于谐而不同,在于每个声部如何融汇,形成超越个体的宏大乐章。”阿联酋国家交响乐团董事总经理谢赫阿丽娅·宾特·哈利德·卡希米对交响乐寄托的理想和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交响乐团不仅是艺术机构,更是文化的使者,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情感、故事与梦想,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恰是人类社会价值的生动例证。”
今天,论坛将继续就“艺术节与演出季”“数字时代的交响乐及其智慧发展”“交响乐的本土化”“更年轻、更跨界、更多元的交响乐”四大前沿议题展开讨论。世界剧院联盟理事会也将在论坛期间举行。11月28日,论坛闭幕式将发表论坛成果《北京共识》。本报记者 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