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展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推开歌剧之门:从“望而却步”到“沉醉其中”

更新时间:2025-10-08 02:41  浏览量:1

转自:光明日报

上海歌剧院“邮轮版”《茶花女》中《饮酒歌》唱段场景

《小二黑结婚》中《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唱段场景

从十六世纪诞生于佛罗伦萨,到如今登上世界上几乎每一座剧院的舞台,歌剧,这门融合音乐、戏剧、表演与美术的综合性艺术,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歌剧虽美,却仍有不少人望而却步。或因文化背景的差异,或因欣赏习惯的不同,或因语言隔阂所阻……歌剧的高度综合性与艺术深度,在成就其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筑起了一道看似难以逾越的欣赏门槛。

  该如何冲破欣赏歌剧的重重藩篱?我们可以从歌剧的几个核心元素入手:音乐、戏剧与舞台,它们既独立成章,又彼此赋能,共同建构了歌剧最终的华彩。

听懂歌剧从动人心魄的咏叹调开始

  音乐是歌剧的灵魂。无论是西方经典还是中国原创,音乐始终是歌剧传递情感、推动叙事的关键。

  歌剧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其中最具感染力的莫过于咏叹调,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集中展现。咏叹调通常具有完整的结构和情绪,旋律动听且富有辨识度,一首成功的咏叹调,往往是一部歌剧最佳的代言。《托斯卡》中,当托斯卡面对斯卡皮亚的淫威,想到身陷囹圄的爱人,唱出“为艺术为爱情”,悲伤压抑的情感惹人落泪;《图兰朵》中,卡拉夫遥望着满天繁星,用一曲《今夜无人入睡》,表达着对爱情的渴望和赢得真爱的信心;《白毛女》中,藏匿山洞的喜儿突然见到仇人黄世仁,一曲“恨是高山仇是海”,抒发的是深藏心中的悲愤和觉醒之后的反抗;《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瞒着父母来到小河边等待心上人,地域特征鲜明的音乐,如诗般清新质朴的唱词,将人物所处的环境、内心波澜生动展现。

  除咏叹调外,歌剧中常见的音乐形式还有宣叙调、合唱、重唱。歌剧中宣叙调的功能主要是交代剧情、关联叙事,常常以类似“说话”的音乐节奏呈现。比如《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与众人盘算如何安排婚礼时的演唱;《小二黑结婚》中,面对区长的询问,二孔明和三仙姑富有地域语言音韵的诙谐回答等。

  重唱包括二重、三重、四重唱甚至多人重唱,通常用于展现在同一戏剧情境中,不同角色相同或不同的复杂情感。比如《唐璜》中,唐璜的轻佻诱惑,采琳娜的天真犹豫,在两人二重唱的叠加对比中,得以充分呈现;《弄臣》中,公爵、马达琳娜、吉尔达、里戈莱托的四重唱,将同一环境下不同处境的人物内心进行关联和对立,暗示了人物命运的迥异走向。

  合唱用于营造环境氛围、强化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能让歌剧的音乐结构丰满立体,《纳布科》中的奴隶合唱,深切抒发着被奴役的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和不屈的反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甚至使其超越歌剧作品本身,被誉为“意大利第二国歌”。

  歌剧的音乐还包括序曲、间奏曲等器乐段落。序曲作为开篇引导,有着奠定主题基调、预告音乐线索、暗示戏剧冲突等作用;间奏曲一般是在幕间演奏的乐曲,其作用相当于纽带,将前后的戏剧情绪进行过渡、补充、深化;有时比较短小的场间曲也可为舞台换景、演员换装起到填补空白、有机衔接的功能。《威廉·退尔》序曲、《卡门》序曲、《乡村骑士》间奏曲等,不仅是这些歌剧演出当中不可或缺的精彩段落,更因为其出色的音乐表达,成为各大音乐会当中的常选曲目。

  在演出中,这些不同的音乐形式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起角色的“喜怒哀乐”,也构成了观众欣赏歌剧时的核心内容。

故事性浓缩于强大情感冲突、戏剧张力中

  歌剧是歌唱的戏剧,其故事情节、人物情感都是通过歌唱和音乐来表现的。因为要给音乐和歌唱留下充分的时间,所以歌剧的故事通常不复杂,但情感冲突、戏剧张力极为强烈,以便音乐充分释放其感染力。以《托斯卡》为例,短短的一部剧里,爱情、阴谋、背叛与牺牲,在三幕之间激烈碰撞。环环相扣的情节、戏剧张力极强的故事,成就了音乐的精彩表现,咏叹调“星光灿烂”等段落至今传唱不衰,《托斯卡》本身也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对于歌剧创作本身,其题材虽没有一定之规,但内容上必须是特定情感的聚焦,这样才便于音乐创作的统一。《蝴蝶夫人》中,只讲了巧巧桑等待平克尔顿回归一件事,以漫长的等待刻画痴情与幻灭,情感非常集中;《茶花女》略去了原著的烦琐描写,聚焦于维奥莱塔的悲剧命运,在时间、情节上都进行了歌剧化的重塑;《卡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似乎比较复杂,但剧中所有人物都是为了映射卡门的人生观、爱情观而存在。中国经典歌剧大都以线性叙事为主,虽然情节和人物相对丰富,但往往具有突出的主题,比如《白毛女》揭示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小二黑结婚》体现“我的婚姻我做主”等。

  也因此,若想更好地欣赏一部歌剧,可提前了解其故事大概、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有助于观演时更为沉浸地体验歌剧所传递的极致情感。无论中外,每一部经典歌剧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主题与风格必然带着时代的印记,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不同的故事中,品味人性不变的真实。歌剧的魅力,正在于它用音乐将人类共通的情感放大到极致,让简单的故事承载起深沉的情感共鸣。

不仅依靠歌唱家完成,更是综合呈现

  以演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歌剧是名副其实的现场艺术,观众只有走进剧场,才能最大程度地感受歌剧的真实魅力。

  因而,舞台呈现是歌剧艺术创作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歌剧得以从文本和音符灵动飞跃的翅膀。歌剧表演主要依靠歌唱家完成,包括担任角色的独唱演员和担任合唱的合唱队员。角色的数量根据作品而定,合唱规模可大可小,通常四五十人。一般而言,作为“歌唱的戏剧”,歌剧用声音塑造角色,对声乐的要求高于演员的外在形象。帕瓦罗蒂的声音无与伦比,形象上却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英俊,但这并没有影响观众对他所塑造的歌剧人物的认同。不过,今天的观众对于歌剧演员的综合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歌剧演员也逐渐“形声兼备”。

  歌剧演员的声部划分有着清晰体系,不仅高、中、低音齐备,每个声部还会根据角色需要进行细化,比如女高音可分为抒情、戏剧、花腔,男高音可分为抒情、戏剧、轻型等,这样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契合作品对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声乐表现的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歌剧的舞台上,除了歌唱家,通常还有指挥家和乐队,有些歌剧当中也会融入情境化的舞蹈,丰富舞台表现层次。

  一部歌剧,同一个演出团队,在不同的场次中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有时会是某些方面的超常发挥,有时也会有难掩尴尬的小失误。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指挥、歌唱家、乐队手中,也会有不同的诠释,这造成了同一部歌剧,每场演出观众的体验感都不尽相同,乐迷往往愿意把同一个故事看上多次,只为了欣赏每位艺术家每场演出的不同发挥。

  进入当代,歌剧的舞美设计也从过去体现生活的写实,到今天蕴含各种隐喻符号的写意。形式上的改变,本质上体现了歌剧从业者们试图突破古老艺术的固有框架,努力求新求变的创作心态。新颖的舞美设计,在展现当代艺术家创造才华的同时,也蕴含着他们对作品全新的解读。比如,创作灵感来自北欧神话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将故事时间设置为二战时期,意在赋予古典神话以现代反思;《茶花女》将发生地设置为一艘邮轮,暗示维奥莱塔注定漂泊无根的一生。这些创新处理体现了当代艺术家个性化的创作意志,也使得当代观众更容易走进剧情。

  如何选择欣赏剧目也很重要,刚接触歌剧时建议选择有广泛知名度的经典,如西方歌剧中莫扎特、罗西尼、普契尼、威尔第等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很好的可听性,故事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同时,中国歌剧在音乐表现和戏剧叙述上都有着民族化的独特审美,欣赏《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等经典中国民族歌剧,又会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歌剧历经四百余年,依然葆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歌剧从未脱离人类文化艺术情感的土壤,与每一代人的生命紧密相连。欣赏歌剧,是一个从认识到了解到品赏的进阶过程。在娱乐方式纷繁的今天,歌剧虽然不是必选项目,但如果我们能走近它,或许会在某个瞬间,有一个熟悉的歌剧旋律,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更深的感悟,那便是寻到了一把打开歌剧艺术之门的密钥,走进门去,会有精彩无限。

场馆介绍
北京展览馆成立于1954年,它是毛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全馆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展览公司、莫斯科餐厅、影剧场、合资宾馆、星湖饭店、广告公司、糕点厂、冷饮厂、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5号
地铁西直门站、15路、19路、26路、65路、107路、716路、812路、814路等北京
北京展览馆剧场